治疗:
1.基本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身表明门脉高压的存在,而90%的门脉高压都是由
肝硬化引起,因而治疗的重点应针对肝病。
(1)休息:应有足够的时间卧床休息,使患者减少体力消耗,改善
肝脏循环,有利于肝组织再生。应根据病情轻重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病轻者可从事一般工作,避免繁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病重者必须完全卧床。
(2)饮食:要求热量充足、高蛋白质、高糖、低脂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一般成年人每天总热量按每公斤体重35v40kCal。蛋白质需要量稍高于常人,每天按1.5v2g/kg体重供给。但要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减,有
肝性脑病前兆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如蛋白质摄入量每天少于30g则阻碍肝细胞再生,因此在减少或暂停蛋白饮食期间,应当静脉内输入
人血白蛋白(清蛋白)、血浆或新鲜全血。肝病患者对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质耐受程度不一,对乳和酪蛋白的耐受性比肉类蛋白好,进食后产氨较少。植物蛋白中含甲硫氨基酸、芳香氨基酸及硫醇都比较少,可改变肠道菌群,使之产氨降低。糖类是体内代谢过程中提供能量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合成糖蛋白、
制备抗体、酶类和细胞构成的重要成分,保持肝细胞内糖原的含量有利于保护
肝脏的解毒功能,故
肝硬化患者需要充足的糖类,但亦不可过多,以免造成脂肪堆积,甚至形成
脂肪肝,食物中脂肪一般维持30v50g/d。
肝硬化患者容易缺乏维生素A、B
1、B
2、C和E等,应予补充。此外,锌、锰、硒等元素均应适当供应。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应当少渣细软而容易消化,避免粗糙坚硬,禁忌酒类饮料。
(4)保护
肝脏:目前保肝药物品种繁多,效果并不确切。通常应用维生素B族、C、E及
叶酸等,以及
肌苷、
葡醛内酯(肝泰乐)、辅酶A和
泛癸利酮(辅酶Q
10)等。为减轻肝纤维化可用
秋水仙碱1mg/d,每周用5天,坚持5v10年,能改善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也有用
马洛替酯(malotilate)获得改善者。中药黄芪、当归、柴胡、
丹参、赤芍和冬虫夏草等均有一定效果。但必须注意长期治疗中的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一切使
肝脏受损的因素。
2.病因治疗 门脉高压症患者,如属肝外因素引起,只要不是致死性原发病,如癌肿压迫或癌栓阻塞
门静脉或
肝静脉,则可望经内外科医师积极协作而获痊愈,或将病死率降到最低。如为肝内因素引起,少数患者可以消除病因,如血吸虫病可用
吡喹酮、
硝硫氰胺等药治疗,酗酒引起者应当戒酒,而大多数门脉高压的原因为肝炎病毒相关的
肝硬化,临床难以消除,一般可选用Ω-
干扰素、
阿糖腺苷、单磷酸
阿糖腺苷、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聚肌胞和
利巴韦林(病毒唑)等,均可与免疫调节药同用。
3.降低门脉压 门脉高压的发生主要决定于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两者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和
儿茶酚胺类可使小动脉收缩;VIP、
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和促胃液素(
胃泌素)可使内脏血管扩张;酸性代谢物可使窦前血管括约肌松弛,阻力下降;血糖升高可直接降低内脏血管阻力。
肝脏本身尚有自主性的调节,肝动脉血流增加时,门脉阻力增加而血流量减少;门脉血流量增加时,肝动脉血流量则减少。因而门脉系统有很大的适应能力。
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调节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或使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以改变血流量和血管阻力,达到降低门脉压的目的。Bosch曾提出,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想药物应当对每个患者都有效,没有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特别的医疗监护,口服吸收良好,可长期应用,不经肝代谢,不经胆道排泄。可惜,现在还难以获得这样的药物。
(1)
加压素(血管
加压素):临床上已沿用30余年。主要是使肠系膜动脉和其他内脏血管收缩,汇入
门静脉的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门脉压。曲张静脉破裂
出血时,多采用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一般为0.2U/min,维持量为0.1U/min。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的效果相似,止血效果约44%v71%。对照研究表明,29例患者用药后24h内需要手术者3例,而31例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10例需手术治疗。血管
加压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体循环血管的强烈收缩作用,可使
血压升高,甚至发生
脑出血;由于冠状动脉收缩,心脏后负荷增加,使心肌缺血,可出现
心律失常乃至
心肌梗死。血管
加压素可激活纤溶系统,阻碍止血,并有抗利尿作用。不能口服,但腹腔内注射止血率达91.3%。
三甘氨酰
赖氨酸血管
加压素系人工合成,在体内经酶裂解,缓慢释出
赖氨酸血管
加压素,其生物半衰期较长,全身性作用较小,对心脏无严重不良反应,不激活纤溶系统,可大量输入,止血效果好。一般以2mg静脉注射,每4v6小时1次。或开始用2mg,继之1mg,每4小时1次,32h内总剂量10mg,可使门脉压降低。
(2)
生长抑素及其同类物:
生长抑素能抑制
生长激素和大多数胃肠激素分泌,减少内脏血流。经肝和其他一些器官代谢,血浆半衰期2v4min。
肝硬化患者以2.5v7.5mg/min静脉输入,可使肝动脉血流量进行性减少,但再加大剂量,这种效果并不增加。静注0.5v1mg/kg之后,由于肠系膜动脉收缩,门脉压明显降低。
生长抑素减少奇静脉血流的作用比血管
加压素强,而且这种作用比降低门脉压的作用持久。Kravetz等和张达荣等研究表明,对控制食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