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本病初次
心力衰竭经早期治疗后1/3v1/2患者可完全康复,因此早期监测初次治疗很重要,应为临床医师所重视。
1.
心力衰竭前期治疗 对于仅有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呈左室肥大或临床有轻度心脏增大,心功能代偿,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定期随访,一般需卧床休息3v6个月,直至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同时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应用改善心脏代谢的药物如辅酶A、ATP、
肌苷、
辅酶Q10,静脉点滴1,6-二磷酸
果糖(FDP)等。
(1)休息:临床上有
心功能不全表现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间断低流量吸氧,卧床休息6v7个月。并注意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每天要保证至少10h睡眠。
(2)利尿:给予低盐饮食,钠盐一般应控制在5g/d。利尿剂可用
呋塞米20v40mg,或
布美他尼1mg,口服或静脉注射,2v3次/d,可加用保钾利尿剂
螺内酯20mg或
氨苯蝶啶50mg,2v3次/d,以避免或减轻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尤为低血钾,因低血钾容易引起
洋地黄中毒,诱发
心律失常,增加治疗的困难。
(3)
洋地黄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由于围生期心肌病心脏常明显增大,心肌损害显著,故对
洋地黄耐受性差,容易中毒,必须在纠正低血钾的情况下使用。宜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选择
洋地黄制剂种类及其剂量。病情较轻者可采用口服
地高辛0.125v0.25mg/d,直到有效。急性心衰可静脉注射西地兰0.2v0.4mg,必要时4v6h后追加0.2v0.4mg,多数病人均能奏效,有效后口服维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
洋地黄毒性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洋地黄宜一直用到分娩前,
洋地黄可缩短产程,这可能由于它对子宫肌直接作用,虽然
洋地黄可通过胎盘循环,但胎儿很少出现
洋地黄中毒。对
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者,也可应用非
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受体兴奋剂
多巴胺和
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常规用量为20v40mg加于5%
葡萄糖液250v500ml内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为0.5v1δg/(kg•min),可渐增至2v10δg/(kg•min);
多巴酚丁胺20v40mg于5%
葡萄糖液100ml中,以5v10δg/(kg•min)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
头痛、恶心、呕吐、
心悸等不良反应。最近推荐新合成的具有
多巴胺能和?2受体兴奋作用的制剂??
多培沙明(dopexamine),其抗心衰作用较
多巴胺和
多巴酚丁胺更为有效,适用于顽固性心衰。业已证实,
多培沙明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正性肌力作用,能明显提高每次心搏量,心排出量和降低心室充盈状态,增加肝、肾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增加尿和钠的排泄。此外,
多培沙明尚能改善心室顺应性。一般认为该药最适宜剂量为0.25v1.0δg/(kg•min)静脉滴注,若剂量>1.0δg/(kg•min),可产生
心悸,诱发
心律失常等。口服的?兴奋剂包括:对羟苯心安(prenaterol)、吡丁醇(pirputerol)、
沙丁胺醇(salbutamol)、
特布他林(terbulaline),这些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心衰。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包括双异吡啶类的
氨力农(amrinone,氨利酮)、
米力农(Milrinone,米利酮)等药物。
(4)镇静剂:一般可使用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避免使用
吗啡,慎用
哌替啶,尤其在孕期发生的围生期心肌病
吗啡应属禁忌,以免影响胎儿呼吸。
(5)血管扩张剂:本类制剂主要用于急性左心衰或经利尿剂、
洋地黄及镇静剂等治疗无效的患者。病情较轻,进展缓慢者可采用口服制剂如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5v10mg,舌下含服3次/d。最近推出新型钙拮抗剂如
尼群地平(nitrendipine)20v40mg/d;
尼索地平(nisolodipine)10v20mg/d,
尼莫地平(nimodipine)20v40mg/d。这些药物不仅能明显扩张小动脉和冠状动脉,且负性肌力作用较弱,适用于围生期心肌病有心衰患者。病情严重可静脉滴注
硝酸甘油,
硝普钠或
酚妥拉明,剂量应视患者的血容量是否充足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利影响的血管扩张剂。
(6)激素治疗:妊娠期一般以
肾上腺皮质激素作免疫抑制剂,
地塞米松10v20mg/d静脉注射,连用5v7天,病情稳定者可口服
泼尼松20v6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