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一般治疗
(1)纠正贫血:多数病例在发病时有中等度贫血或重度贫血,贫血的彻底纠正有待
白血病的缓解,但在疾病尚未取得缓解而又有重度贫血者,组织缺氧症状明显者,又因在
化疗过程中可能加重贫血症状,因此需作适当补充治疗以纠正贫血。一般宜使
血红蛋白维持在50g/L以上,以免产生明显的组织缺氧及有关脏器(如心脏)的功能影响。输血量不宜过多,以防导致体内脏器组织含铁血黄素沉积,产生血色病。若单纯以纠正贫血为目的而输血,可输注红细胞悬液,以避免过多的输入白细胞及血小板而导致免疫反应。
(2)
发热处理:多数
白血病患者于发病时或病程中有
发热。
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
感染所致,因此对
发热病例体温>38?者需作仔细的病原菌检测,如咽拭培养,血、尿、痰液培养,X线
胸部检查等。病程早期的
发热多数是细菌
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0
9/L者,多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
感染。
发热病例采样作病原菌检测后即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组合是头孢菌素加氨基糖甙类,例如
头孢他啶(复达欣)加
阿米卡星。当然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
感染部位,外周血白细胞高低等情况来估计可能的病原菌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对疑及有革兰阳性球菌、金葡菌
感染者宜加用
万古霉素,以后待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予以调整。晚期病例的
发热可能是卡氏肺孢子虫
感染,常表现为肺孢子虫
肺炎,治疗可用
甲氧苄啶(
磺胺增效剂;三甲氧苄氨嘧),20mg/(kg·d),加用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ele)100mg/(kg·d),口服或静脉注射,疗程为14天。亦可应用
喷他脒(戊烷脒)4mg/(kg·d),肌注,疗程10v14天,
喷他脒(戊烷脒)对
肾脏有毒性,亦有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及
低血糖等副反应,临床应注意。晚期病例,特别是用过多种抗生素及长期反复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化疗药物者,易并真菌
感染,可用
酮康唑0.1v0.2g口服,3次/d或用
氟康唑200v400mg静脉滴注,1次/d,或用
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剂量由1mg/d开始,逐日增加至每日总量1mg/kg。
有
发热
感染严重者,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静脉滴注大剂量
人血丙种球蛋白,400mg/(kg·d),疗程5天左右。对严重
感染而外周血有颗粒细胞缺乏者,可皮下注射G-CSF或
莫拉司亭(GM-CSF),300µg/d,疗程7v10天。
对未能找到
感染病灶,多种病原菌检查阴性,多种抗病原菌治疗又不见效者,其
发热原因少数可能是由于
白血病本身的代谢所致,可给予对症处理,如
对乙酰氨基酚(必理通)0.5v1.0g,1v3次/d,或用
吲哚美辛(消炎痛栓剂)25v50mg肛用。
(3)
出血处理:
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小板减少,因此补充血小板是治疗
出血的有效措施。连续单采血小板悬液,每隔天输注250ml,亦可输注非连续单采血小板悬液或新鲜全血。止血药物
卡巴克络(安络血)10mg口服,3次/d,
酚磺乙胺(止血敏)1v2g静脉滴注,1次/d。由于
白血病患者的
出血绝大多数并非由于纤维蛋白溶解所致,并且
白血病患者易并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除非有足够的实验依据证实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而致
出血,否则不宜应用抗纤溶药物。若并有DIC,
肝素宜用小剂量12.5v25mg,1次/6h。
(4)高尿酸血症处理:
血尿酸>420µmol/L(7mg/dl),口服
别嘌醇每次0.1g,3v4次/d,待
血尿酸下降后可减为1v2次/d,每次0.1g,同时给
碳酸氢钠口服,3次/d,每次1g以碱化尿液,并补充适量液体,保持足量尿液,对
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者,于
化疗的同时可应用
别嘌醇预防高尿酸血症的出现。
(5)维持营养:
白血病系严重消耗性疾病,特别是化、放疗的副作用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应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必要时经静脉补充营养。
2.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可分为2个主要阶段,即诱导缓解治疗及缓解后治疗。诱导缓解治疗的目的是使病情稳定,达到完全缓解标准。所谓完全缓解,即
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Hb?100g/L(男)或90g/L(女及儿童),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
9/L,血小板?100×10
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
白血病细胞;骨髓象: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单核+幼
单核细胞或原淋巴+幼
淋巴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
白血病细胞增殖周期大致为5天左右。有些抗
白血病药物作用于周期中的特定阶段。所以每1个疗程
化疗需持续7v10天,致使各增殖期的
白血病细胞都有机会被药物杀灭。每1个疗程结束后,间歇2周再用第2疗程,其目的是使正常造血恢复,且诱使休止期(GO期)
白血病细胞进入增殖周期,有利于下1个疗程
化疗药物的杀灭。
急性
白血病未治疗时体内
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10
10v10
13,经诱导缓解阶段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标准时体内
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
8v10
9,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
白血病细胞浸润。因此,完全缓解后应实施巩固强化阶段的治疗4v6个疗程。然后进入维持阶段,
化疗将持续较长时间,以便进一步消灭残存
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延长缓解和无病生存期。
目前多采用联合
化疗,药物组合应符合以下各条件:
①作用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药物;
②各药物间有相互协同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杀灭
白血病细胞;
③各药物副作用不重叠,对重要脏器损伤较小。
(1)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治疗方案颇多,多数是以
长春新碱加
泼尼松(强的松)为基础,再加上1v2种其他药物组成联合方案。成人急淋的治疗效果远较儿童为差,不仅完全缓解率较低,并且持续缓解期亦短,复发病例较多,因而取得长期5年以上的无病生存率较低。
长春新碱(V)每次1.4mg/m
2(成人一般用2mg),静注,第1,8,15,22天。
泼尼松(强的松)(P)1mg/m
2,口服,第1v28天。
柔红霉素
(D)每次45g/m
2,静注,第1,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