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腹膜炎 ( secondary peritonitis )
别名: 继发性腹膜炎
解释 收起

概述:继发性 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是腹腔内脏器的 炎症、 穿孔、外伤、血运障碍以及医源性创伤等所引致的腹膜急性化脓性 炎症,是严重的腹膜腔 感染,如不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病死率极高。外科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一般均为继发性 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secondary peritonitis)临床上最常见。由于腹腔内器官炎症穿孔、损伤破裂或手术后并发症等引起,如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部外伤所致肠破裂或手术后胃肠吻合口漏等。腹膜腔感染多系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分类
    根据病史和发病原因,可将继发性腹膜炎分成下列三大类:
   
    一、急性穿孔性腹膜炎包括胃肠穿孔、肠缺血和盆腔腹膜炎等类型。
   
    二、手术后腹膜炎包括吻合口漏、血运供应阻断等类型。
   
    三、创伤后腹膜炎包括腹部钝性伤和穿透伤等类型。这一分型对诊断很有帮助。
分期
    格来科夫按脓性或纤维脓性的过程将急性腹膜炎分为三期:
   
    一、早期指发病后l2小时内。
   
    二、晚期指12小时以后至24小时。
   
    三、末期指24小时以后。
    腹膜炎的死亡率完全取决于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治疗及其效果。有关急性腹膜炎的分类,不主张用“弥漫性”术语,而以“扩散性”名词来替代。炎症的扩散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在继续扩散过程,甚至已扩散到整个腹腔。按渗出的性质,可将急性腹膜炎分为浆液性、浆液纤维性、浆液脓性和坏死性几类。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代偿性、不全代偿性(伴12个器官不全代偿性损害)和失代偿性(3个以上器官损害)三类。
分型
    传统上腹膜炎分为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和腹腔脓肿。随着人们对腹膜炎发生和发展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分类方法已显得不够全面。Wittmann将腹膜炎分为四类,即在传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型腹膜炎(tertiary peritonitis,TP)。
    目前,对TP的发病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腹膜炎病人。
   
    二、积极治疗72小时无明显好转且有脓毒症表现。
   
    三、剖腹探查腹腔内无局限性感染灶,只可见散在的稀薄淡血性液。
   
    四、超过30%的病人血培养有阳性结果。
预测指数
    Pusajo提出腹腔内脓毒症预测指数(ARPI)、预测指标共3项,即第1次手术为急症,记3分;呼吸衰竭,记2分;肾衰竭,记2分;肠麻痹已72小时,记4分;腹痛已48小时,记5分;伤口感染,记8分;神志改变,记2分;术后第4天出现症状,记6分。凡ARPI8项总分>20分者,需再次手术;1~10分者,继续观察;11~20分者需进一步检查,有阳性发现者即再手术。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