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对
肝硬化应综合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并应及早治疗导致
肝硬化的原发病。
1.支持治疗 注意适当休息,晚期需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糖类、适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尤以B族维生素及A、D、K及C更重要)、易消化而无刺激的食物。选择适当的护肝药物,品种不要过多,尤其避免用对
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如
苯巴比妥、
氯丙嗪、
四环素、
异烟肼等。代偿功能障碍时可适量使用维生素B
1、
葡萄糖等。肝功能严重受损、全身情况较差者可从静脉补充营养,如给予
葡萄糖加
胰岛素、
水解蛋白、氨基酸、血浆、全血或
人血白蛋白,必要时可采用肠道外营养,并给予辅酶A、三磷
腺苷(ATP)等。
2.治疗原发病 病因病原治疗对活动性
肝硬化,如
病毒性肝炎、自家免疫性肝炎(AIH)等导致
肝硬化,在活动性代偿期时应积极做抗病毒等相应病因病原治疗。肝炎活动性病变或进行性肝坏死主要控制其发展并使之静止。可用
泼尼松口服,肝炎控制后减量,给予维持。同时给予
硫唑嘌呤,或给予免疫增强剂。各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进行相应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主要对症和支持治疗;继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解除胆管梗阻,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者行支持和对症治疗。
3.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早期气滞血淤、肝
脾肿大,属实证,治疗以清化湿热,疏肝化淤法。晚期由于气滞血淤加重,波及脾肾,久而脾肾阳虚,行水无力,水湿停聚,出现腹水,而形成—臌胀―,此期可以虚湿兼见。腹水是标,脾肾阳虚是本,根据病情标、本、缓、急之不同,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之法,随证加减。
4.并发症的治疗
(1)腹水:限钠、限水,钠盐应限制在每天0.5g以下,摄水量限制在每天1L以下。必要时输血、血浆或
人血白蛋白,并用适当的利尿药。对腹水中蛋白可应用自身再输注法,对大量腹水可用腹水超滤、回输治疗。
有腹水者原则上不宜放腹水,除腹水量大压迫心肺,
呼吸困难者,行
腹腔穿刺放液时,量不可过多。必要时输全血、血浆或无钠白蛋白,并可用利尿药如
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螺内酯(安体舒通)等。无效时改用呋赛米。但在
肝性脑病情况下不宜用利尿药以免引起水、电解质的紊乱。激素对胆汁性
肝硬化有一定效果。
(2)
消化道出血:除禁食、注射维生素K
1外,可给予
生长抑素(施他宁、
奥曲肽)降低
门静脉压,
生长抑素(施他宁),半衰期1v3min,首剂250µg加入5%
葡萄糖溶液10ml静脉缓慢注射,维持量3.5µg/(kg·h),止血后维持48v72h;
奥曲肽(善得定),半衰期90v120min,首剂100µg加入5%
葡萄糖溶液10ml静脉缓慢注射,维持量2.5µg/(kg·h),止血后维持48v72h。大
出血时输入全血补充血容量和血浆白蛋白。
脾脏大而肝功能较好者,可行
脾切除术。另外,对
上消化道出血可行内镜治疗,根据
出血血管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钳夹、圈套及注射硬化剂等。
①去除诱因:控制诱因常可有效地制止
肝性脑病的发展。例如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
出血后可发展成
肝性脑病,积极止血、纠正贫血、清除肠道积血等可以制止
肝性脑病的发生。
②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肝细胞功能:
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
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仅靠一般的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A.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禁蛋白质,至少3天。
B.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宜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C、K。此外,可给三磷
腺苷(ATP),辅酶A。
③减少或拮抗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改善脑细胞功能:
A.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a.导泻或灌肠。b.改变肠道的pH,减少NH
3的形成。c.抗生素(
青霉素,先锋霉素)。
B.降低
血氨、减少和拮抗假性神经递质:a.降
血氨药物。b.
左旋多巴。c.BCAA。
④其他:有脑
水肿时,应予以脱水治疗。此外,
肝性脑病患者有低氧血症,应予以吸氧,有报道,高压
氧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4)
肝肾综合征:去除肾功能衰竭的诱因,维持出入量平衡,适当合理的扩容疗法,腹水过滤浓缩回输,透析疗法及外科门腔静脉分流术。
5.
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 人工肝是彻底治疗
肝硬化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代谢性肝病和肝内胆管
发育异常所致
肝硬化。由于受供者的限制,尚不能大规模地开展。
6.抗肝纤维化治疗 抗肝纤维化药物如
秋水仙碱(Colchicine)、
青霉胺(Penicillamine)、
γ-干扰素及中药制剂,可根据病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