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消化道的吸收依赖于胆汁的分泌,口服吸收缓慢不完全且不规则,一次吸收剂量4%~60%,平均30%,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2~8h。口服每天12.5mg/kg后,稳态血药浓度最低为100~200ng/ml,最高为500~100ng/ml。在稳态时口服液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50%(平均34%)。个体差异性较大,而且不同器官移植患者生物利用度也不同,如成人肾移植患者为5%~89%;肝移植患者为8%~60%。剂量小于0.14g时,血浆浓度与剂量成正比。食物对其吸收的影响不一致,一般来说,口服同时进食可增加药物的吸收,本品分布大大超
出血容量,表观分布容积为4~13l/kg。在全血中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大于90%,约66%与血红蛋白结合,35%与脂蛋白和白蛋白结合。血液中的药物33%~47%存在于血浆中,4%~9%存在于
淋巴细胞中,5%~12%存在于粒细胞中,41%~58%在红细胞中,在较高浓度时在白细胞和红细胞中即达到饱和。肝脏是该药的主要贮存库,其次为胰腺、血液、心、肺、肾、神经和肌肉组织,也可以进入胎盘,在乳汁中有分泌。口服后的消除呈双相,血浆分布半衰期约2h,消除半衰期约19h,半衰期与剂量无关。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生成约15个代谢物。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
450酶参与这些代谢过程。至今鉴定的所有代谢物均具有与母体相同的环状多肽结构。主要为在不同部位单羟基化或二羟基化以及N-脱甲基。90%的代谢产物及原药通过胆汁排泄,约6%随尿液排出,仅0.1%以原形药物由尿液中排出。儿童比成人有更大的血浆清除率,用药剂量宜加大;肝功能损害者和老年人清除较慢,亦应适当调整剂量。移植肾清除率为每分钟(7.2±4.2)ml/kg;移植肝清除率为每分钟(5.8±1.5)ml/kg。为了减少毒性反应及排异现象的发生,用药期间可采用放免法或HPLC法监测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最低浓度。一般24h内血药最低浓度,全血法为250~800ng/ml,血浆法为50~300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