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伤寒 ( paratyphoid fever )
别名: 副伤寒;paratyphoid
解释 收起

概述:甲、乙、丙是分别由副 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副 伤寒甲、乙的症状与 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 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 伤寒, 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包括副伤寒甲、乙和丙三型沙门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方式以污染水和食物传播较常见,全球分布。小儿副伤寒相对多见,以副伤寒乙占多数,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
    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是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的一组细菌性传染病。副伤寒的临床疾病过程和处理措施与伤寒大致相同,以下为副伤寒与伤寒不同的临床特点:
   
    (一)副伤寒甲、乙
    副伤寒甲分布比较局限,副伤寒乙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成人的副伤寒以副伤寒甲为主,儿童以副伤寒乙较常见。副伤寒甲、乙患者肠道病变表浅,范围较广,可波及结肠。潜伏期比较短,2~15天,一般为8~10天。起病常有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2~3天后减轻,接着体温升高,出现伤寒样症状。体温波动比较大,稽留热少见,热程短,副伤寒甲大约3周,副伤寒乙2周左右。皮疹出现比较早,稍大、颜色较深,量稍多可遍布全身。副伤寒甲复发率比较高,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少见,病死率较低。
   
    (二)副伤寒丙
    可表现为脓毒血症型、伤寒型或急性胃肠炎型,以脓毒血症型多见。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起病急,寒战、体温迅速上升,热型不规则,热程1~3周。出现迁徙性化脓病灶时,病程延长,以肺部、骨骼及关节等部位的局限性化脓灶为常见。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局部化脓病灶抽脓可检出副伤寒丙杆菌。副伤寒甲、乙、丙的治疗与伤寒相同,当副伤寒丙出现脓肿形成时,应进行外科手术排脓,同时加强抗菌治疗。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