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风湿(rheuma)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流动。 关节炎(arthrltis)一词最早出现于希波克拉底的著作。类 风湿病是以 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 类风湿关节炎、费尔堤(Felty)综合征、卡普兰(Caplan)综合征、幼年 类风湿关节炎及耉年人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多 关节炎,主要累及手足小 关节,表现为 关节 疼痛、 肿胀和功能障碍,病情迁延反复。是一种以 关节滑膜 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 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 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炎症常出现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目前参与发病机制的外源性病因尚未明确。现认为在RA慢性 炎症诱导细胞成分和滑膜内,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导致滑膜的过度增殖以及软骨、骨和韧带等 关节结构遭到破坏。除了 关节的病变,RA还可累及 关节外的多种器官,这也是决定RA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RA是一个病谱性疾病,包括从自限性 关节炎到慢性进展性疾病。它不但使 关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可引发 关节外脏器的病变。RA在疾病的进展、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异质性,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本病还可累及多器官、引起系统性病变,常见的有 心包炎、 心肌炎、胸膜炎、间质性 肺炎、肾 淀粉样变以及眼部疾患(如 巩膜炎、虹膜炎)等。系统性病变的病理学基础是血管炎。主要的病理变化为 关节滑膜的慢性 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最终造成 关节畸形和强直,功能丧失。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 强直性脊椎炎以及幼年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在临床上有不同表现,但在组织学检查中却十分类似,不易区分。早期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 关节炎,病程呈进行性,且呈自发性发作和自动缓解。最终出现 关节畸形,伴有不同程度的 关节功能障碍或丧失。 中医认为,与。灵枢〃所描述的—周痹―、。金匮要略〃中的—历节―病相似,因其病程长、难以治愈,后世医家称之为—顽痹―、—尪痹―。
临床表现:
1.起病与病程进展
(1)起病:RA的起病方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起病的急缓分为隐匿型(约占50%)、亚急型(占35%~40%)、突发型(占10%~25%)3类。按发病部位分为:多关节型,少关节型、单关节型及关节外型,后者可以以腱鞘炎、关节受累,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关节起病:常首先累及大关节,在一段时间内病变局限于该关节,但最终可扩散到腕、指、踝、趾等多个关节。
③突发性多关节受累:少数患者可以突然出现肩、肘、腕、指、髋、膝、踝等多关节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病人可以准确说出发病的日期。这种发作方式可见于任何年龄的病人,但以老年为主。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出现典型的RA临床表现。这种起病方式,需与缓解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可凹性关节受累:以膝、髋、肩关节受累为主,关节,关节被破坏的过程,病情与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湿度增加伴气压下降或温度增加伴气压增加,可使病情恶化,持续干燥和适宜的气温有助于病情缓解。
②间歇性病程(intermittent course):占病人总数的15%~20%。起病较为缓和,通常少数关节受累,可以自行缓解,病情缓解时无需持续治疗。复发时受累关节数可能增多。整个病程中,病情缓解期往往长于活动期。
③长期临床缓解(long clinical remissions):占病人总数的10%左右,比较少见。文献报道250例RA病人中,10%的患者表现为长期缓解,平均缓解期为22年。这一类型的患者多呈急性起病,并伴有显著的关节表现
(1)RA的关节病变表现形式:
①关节较长时间不运动后出现活动障碍、僵硬。
②关节关节和腕部受累者最为多见。
③关节畸形:常出现于病程的中晚期时,由于关节,同时影响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障碍按轻重程度可分为以下4级。
Ⅰ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
Ⅱ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某些特定工作,其他工作受限。
Ⅲ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胜任工作。
Ⅳ级: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均受限。
(2)手和腕:关节呈梭形关节腔积液。掌指关节关节间的生理凹面消失。远侧指间关节很少被侵,如果受累,应与可能并存的关节松弛、滑膜侵蚀三角韧带,腕部向掌侧、桡侧脱位,尺骨头向背侧移动,使尺骨茎突更加突出。突出的尺骨茎突受压可回缩,放松后又向上回复,同时病人感到关节塌陷。突出的尺骨茎突可压迫和关节囊破坏后,近节指骨,被较强力量的屈肌拉向掌侧,形成掌侧半脱位。30%的RA患者表现掌指关节“尺侧偏移”(ulnat deviation)。目前认为腕部向桡侧偏移后,为了保持肌腱与桡骨平行,手指向尺侧代偿性移位是其主要形成机制。手和腕部的反向偏移共同构成特征性的“Z”字畸形(Zigzag deformity)。其他疾病如关节软骨的破坏并不是该畸形发生的必要条件。
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的状态称为天关节,掌指关节屈曲引起蚓状肌和骨间肌关节受力不平衡,表现该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呈屈曲状是继发改变:近端指关节过伸呈“弓”形后,指伸肌腱相对延长,其作用在远端指间关节的力减弱,使该关节屈曲。有时,天关节屈曲而远端指间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的滑膜炎破坏了该处的指伸肌腱帽,指伸肌肌
实验室检查:
1.血沉 血沉是RA中最常用来监测炎症或病情活动的指标。血沉的数值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通常红细胞有聚集的倾向,其引力为范德华力,其反作用力是细胞表面的排斥力,在生理情况下排斥力稍盛。排斥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细胞周围的介质,存在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时,可以减弱细胞间的排斥力,从而促进聚集。急性反应蛋白中的炎症反应时的变化特点是增加平缓,持续时间较长。Ω2球蛋白,γ球蛋白等都是电荷非均匀分布的大分子,对血沉也有一定影响,但不如炎症的间接反应,并且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应注意综合分析。
2.炎症时,Ω1巨球蛋白、C3血浆浓度只升高1.5倍,而炎症发生后几小时内开始升高,1v3天达高峰,并在急性期过后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相比之下,炎症水平的急性期蛋白,连续监测的结果较某一次测量的结果对临床更有意义。Van Lenwen等对110例RA进行了2年的随访,每月监测患者的炎症时都有显著的变化,同时一些研究还发现血清淀粉样物质A的水平与炎症。
人们发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然而在对照试验中,大约14%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沉相关,而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血清中IL-6与C反应蛋白相关。另有研究显示可溶性IL-2受体与肿胀、压痛的关节数相关。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CD11a/CD8和MAC-I的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可从细胞中游离出来,并在血清中被检测到。有一些研究显示它的水平与关节评分和血沉相关,与C-反应蛋白、晨僵和总的疾病活动性无明显关系。
4.自身抗体
(1)关节软骨表面可以激活补体系统,造成关节炎性损伤。IgA型,以多聚体或单体形式存在,在舍格伦综合征中较多见,多聚体与关节炎严重程度及骨质破坏有较强相关性。IgA型关节破坏的免疫反应有关。对135例女性患者发病前6年的随访调查显示,持续关节改变、更严重的功能障碍以及更多使用二线抗风湿药物。
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平片、CT、MRI、B型影像学检查时的具体表现介绍于下。
1.手部 早期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脱钙,关节隙均匀变窄。腕骨相互堆积,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间隙消失。病情进展,关节边缘由于骨质吸收及早期侵蚀性损伤而变得模糊不清,高分辨率的增强X线可发现更早期的侵蚀性病变,但最灵敏的为磁共振。关节病有显著差异。关节 肩关节5%v10%的病例病变最初侵犯肩关节。早期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疏松,以肱骨大结节处最为明显。可出现边界不清的囊状透光区,继而肱骨头向关节盂近侧发生进行性移位。晚期可出现关节盂变平及关节间隙变窄。 X线下骨质减少,肩峰下隙变窄,软骨下囊性变。关节盂和肱骨相对面骨质硬化,肱骨向上移位(31%有向上半脱位)。因为锁骨远端吸收,可发现肩锁关节间隙变宽。喙锁韧带炎,使得远端锁骨底面,骨质发生浅长呈扇贝状侵蚀性改变。关节造影及磁共振可示肩关节囊肌腱撕裂,弥漫性不规则充盈缺损、关节囊相互粘连以及肱二头肌腱鞘肿胀。高分辨CT和MRI可以更好地提供有关信息。
3.肘关节 关节周围脂肪垫被推挤移位,关节上方肱骨远端可见—八―字形低密度脂肪影。鹰嘴滑囊因为滑液积聚而扩大,囊内可触及类风湿结节(图32)。
4.髋关节 髋关节10%v30%的病例病变累及髋关节,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呈一致性变窄,以关节内侧非承重区最为明显,其次为软骨下骨硬化,以髋臼上方承重处为明显。少数病例可仅在髋臼边缘出现新骨形成。此外,尚有关节皮质糜烂、小囊性改变和局限性骨质疏松等(图33)。晚期可见股骨头塌陷,骨质吸收,髋臼变形、前突,特别是耉年女性。体检时可发现大腿内旋功能减退。
5.膝关节 膝关节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早期可出现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关节面边缘有小囊状改变,常伴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半脱位和畸形出现较早。内外侧及髌骨关节隙均匀变窄,特别是负重时。膝关节积液表现为膝上囊增大,后隐窝的密度增强。侵蚀早期极少。晚期因为巨大骨囊肿可造成关节破坏,关节内外考畸形,骨刺形成(图34v36)。
6.脊柱主要是颈椎受累。邻近枢椎齿状突周围的骨膜炎可使稳定寰枢、齿突关节的横韧带松弛,而发生寰枢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7.跟部滑囊炎 多发生于跟骨后部滑囊处,早期有局部软组织肿胀,继而边缘可出现小囊状不规则破坏,有时见有骨质硬化,并产生毛刷状或髭须状新生骨,甚至表现为—鸡尾―状(图37)。
8.肺功能检查 肺受累时,可出现肺活量减低,肺活量/肺总量小于预计值的80%,肺顺应性下降。血气分析示血氧分压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如伴有慢性支气管炎。也可出现阻塞性肺功能损害,但无临床意义(图38v40)。
【预后】
| 羟氯喹 |来氟米特 |胰蛋白酶 |胶原 |替诺昔康 |毛冬青 |弹性酶 |补中益气丸 |醋酸 |人参 |萘啶酸 |左归丸 |氯诺昔康 |神经节苷酯 |指迷茯苓丸 |喷昔洛韦 |金诺芬 |过氧化氢 |磺胺 |干酵母 |雷公藤片 |磺胺吡啶 |钆喷酸葡胺 |复方阿司匹林 |人血白蛋白 |美沙拉嗪 |氯喹 |聚乙二醇 |阿仑膦酸钠 |黄芩 |活络丸 |塞来昔布 |丹参 |肌醇 |依他普特 |罗苏伐他汀 |祖师麻片 |独活寄生丸 |短效胰岛素 |比生群 |保泰松 |氧 |磷脂 |氯化铵 |祛风舒筋丸 |罗非昔布 |吗替麦考酚酯 |半胱氨酸 |阿德福韦酯 |豨莶丸 |益肾蠲痹丸 |依托度酸 |叶酸 |水杨酸 |抗-D免疫球蛋白 |腺苷 |胶原酶 |英利西单抗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酚酞 |ω-3脂肪酸 |右归丸 |冻干人血浆 |核糖核酸 |白消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