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 (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别名: 登革出血热;dengue shock syndrome;登革休克综合征
解释 收起

概述:登革 出血热是 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 登革热, 发热2v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 出血和 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 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 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多器官较大量出血和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儿童,病死率高。
    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病原学
    4型登革热病毒均可引起登革出血热,而以第2型最常见。1985年在我国海南省出现的登革出血热也是由第2型登革病毒所引起。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15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