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 ( childhood hypertension )
别名: 小儿高血压;儿童高血压
解释 收起

概述:小儿 高血压(hypertension of childhood)是指小儿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超过其所在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在第90v95百分位者为正常 血压偏高。如仅有收缩压升高,称收缩期 高血压;若仅有舒张压升高,则称舒张期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全身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是临床常见的全身血管性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占成人 高血压的90%,其患病率为5%v7%,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 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儿童 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     小儿 高血压的评定,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当前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1987年美国心、肺、血管研究中心儿童 血压研究小组制定下列 血压标准:根据年龄、性别、收缩压和(或)舒张压     1.在90百分位数以下者为正常 血压。     2.在90v95百分数为临界 高血压。     3.一年内至少3次以上在95百分位数以上者为 血压偏高。     为便于临床判断应用,通常认为 高血压值在新生儿>12.0/8.0kPa(90/60mmHg),学龄儿童>16.0/10.7kPa(120/80mmHg)。下肢 血压较上肢 血压高10v20mmHg。儿童于首次测量时 血压常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测值,应在坐位或仰卧位安静状态下测量,最好先休息10min以上再测。
    小儿高血压(childhood hypertens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该年龄儿童正常值的病理状态。发病率占小儿人口的1%~2.3%,明显低于成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人口多为后者,以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约占75%~80%,病因包括肾实质性病变和肾血管病变,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动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排血量和总的外周血管阻力。因此,任何可引起心血排血量增加和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因素,均可使血压增高,前者使收缩压增高,后者使舒张压增高。另外,血压还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原发性高血压见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摄入盐过多的年长儿。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现病史询问有无头晕、头痛、烦躁、食欲不振、视力下降、失明、鼻出血、呕吐、抽搐、行走不稳、偏瘫、失语、呼吸急促、嗜睡、昏迷、胸痛、多汗、心悸、肥胖、多毛、无力、多饮、多尿、少尿、水肿、腰痛、发热、关节痛、肢体麻木等。
    2.过去史询问有无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栓塞、肾盂积水、多囊肾、肾肿瘤、溶血尿毒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结核病、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脑肿瘤、汞中毒、铅中毒等病史。有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3.个人史询问生长发育史。是否体重增加较快,平时活动少。
    4.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有无高血压、肥胖病人,平时家中摄入盐是否过多。有无多囊肾家族史。
   
    (二)查体要点
    测量四肢血压,触四肢脉搏、颈动脉搏动。注意腹部、肋脊角、锁骨上凹、胸骨上凹、胸锁乳突肌外侧、腰背部有无血管杂音。检查有无库欣综合征面容、肥胖、视力下降、失明、鼻出血、抽搐、共济失调、偏瘫、失语、呼吸急促、嗜睡、昏迷、多毛、皮肤干燥、女孩男性化、男孩性早熟、水肿、肝脾大、淋巴结肿大等。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儿童表现为高血压脑病,有剧烈头痛、呕吐、复视、失明,严重者惊厥、昏迷。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