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IBD的治疗目标是针对控制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发作、维持缓解。治疗的着眼点是针对发病机制的各个重要环节予以阻断。IBD的治疗首先要考虑:
①疾病的部位和范围,此与治疗方法的选择、药物的反映及预后密切相关。
②疾病的活动度与严重度:不同期、不同程度的病变应采用不同的对策,估计预后。
③疾病的病程,初发者治疗反应好,而复发者差。
④病人的全身情况和有无并发症,有助于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估计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治疗原则有
三:
①尽早控制症状;
②维持缓解,预防复发;
③评价内科治疗的效果,确定内外科治疗的界限,防治并发症。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营养与水、电解质平衡,重症者予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与低脂低渣饮食,补充多种
微量元素、输血、血浆、
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酸碱平衡。频繁呕吐者应用适量解痉剂,并发
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如
甲硝唑(灭滴灵)等。
(2)药物治疗:糖皮质类固醇(GCS)适用中重度病例,具有肯定的抗炎作用及免疫抑制效果。对CD有瘘管形成及脓肿者禁用。
①
泼尼松和
泼尼松龙:1v2mg/(kg·d),2v3次/d,共2v3周,症状缓解逐渐减量,隔天或间隙疗法[1mg/(kg·d)],持续4v6周,后再逐渐减量至停药,总疗程2v3个月。
A.静脉给药:适用于口服无效重症病例的静脉给药。
氢化可的松10mg/(Kg·d),
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v1.5mg/(kg·d),分次静脉给予10v14天。注意脓毒血症、低钾、
发热、肠穿孔。
B.局部治疗:适用于直肠至左半结肠局部轻、中型病例。
氢化可的松25v50mg/次,
泼尼松龙琥珀酸钠(琥珀氢化考的松)25v50mg/次,加入生理盐水50ml内,保留灌肠至少1h,1v2天1次,疗程10v14天。泡沫剂每次5ml直肠内注入可达乙状结肠。栓剂对直肠有效,携带使用方便。
C.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肠系膜动脉灌注:在日本应用于UC病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3)
柳氮磺吡啶(
水杨酸偶氮
磺胺吡啶):
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轻中度IBD的主要药物,也是维持缓解惟一有效的一类药物,口服后其中75%经结肠细胞分解偶氮链断裂成为5-氨基
水杨酸(5-ASA)与SP,前者是治疗的有效成份,有抑制局部
炎症,清除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及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常用于UC与结肠CD。剂量50v75mg/(kg·d),2v3次/d,病情稳定后逐渐以维持量,疗程2年。不良反应有
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
头痛,皮疹,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下降、
叶酸吸收下降及少数有骨髓抑制,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
(4)
美沙拉嗪(5-ASA,5-氨基
水杨酸):较
柳氮磺吡啶(SASP)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减少,适用于不能耐受
柳氮磺吡啶(SASP)者或
柳氮磺吡啶(SASP)疗效不佳者。每天20v30mg/kg,分3次,症状缓解后改维持量(1/2治疗量)。
Pantasa系由2个5-氨基
水杨酸(5-ASA)分子通过偶氮链连接而成,在结肠内可释放出2个分子5-氨基
水杨酸(5-ASA),使用药量减少50%,且不良反应少。
(5)免疫抑制剂:常用于
柳氮磺吡啶(SASP)不能耐受、对
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病变广泛不能手术者。应用时需定期检查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①
硫唑嘌呤:用于顽固性CD;对
肾上腺皮质激素、
柳氮磺吡啶(SASP)、
甲硝唑(灭滴灵)治疗无效;长期依赖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
泼尼松使用半年以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发各种瘘管、肛周病变,为维持缓解可与
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用。术前应用使病情稳定,术后应用防止复发。剂量:1v2mg/(kg·d),疗程2v3个月。国外报道2/3的病例7年内缓解。
②
巯嘌呤(6-MP):
1.5mg/(kg·d),2次/d。国外报道对CD缓解率67%,瘘管愈合率50%。
③
环孢素:用于顽固性难治性急性重症IBD,尤其适用于大剂量静脉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7v10天,临床未改善及一般情况比较差的患儿。剂量1v2mg/(kg·d),静脉滴注,随后口服4v8mg/(kg·d),许多研究显示其有效,尤其对那些准备手术而尚未手术者,对早期诊断的年幼患儿最有效,急性期治疗6v8周然后逐渐减量,同时开始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6)中医中药治疗:局部中药保留灌肠加中医辩证论治对UC有效,如北京报道
锡类散、
云南白药加
普鲁卡因保留灌肠缓解率74.1%;广州报道三黄汤灌肠加中药辩证论治缓解率66.7%等。
2.营养
支持疗法 IBD患儿大多发生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往往存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及
微量元素等在内的多种营养素的缺乏症,故应重视IBD的营养治疗。根据病情予以
肠内营养,如要素饮食或全静脉营养。要素饮食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改变肠道菌群,在空肠吸收,可减少食物、消化酶到达病变肠段;减少食物中蛋白质等外源性致敏源对病变的刺激;可缓解症状,改善活动期指标(Hb、ESR、血浆蛋白等),恢复和促进小儿
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