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永久性损害。胰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腺泡萎缩、胰管变形、纤维化及钙化,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较低,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1963年在法国马赛召开第一届国际胰腺炎会议。根据胰腺炎的临床和病理将其分为:
急性胰腺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
慢性胰腺炎4种类型。1984年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胰腺炎讨论会上,一致通过了胰腺炎的修订分类。将其分为
急性胰腺炎和
慢性胰腺炎两类。
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是反复发作或持续的
腹痛,出现胰腺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脂肪泻、
糖尿病),胰腺出现形态学改变,如不规则性硬化性病变伴外分泌腺组织破坏与永久性丧失,病变可为节段性和弥漫性分布,可伴有不同程度、不同节段的管道系统扩张。常可发生与管道系统相通的
囊肿或假性
囊肿。
慢性胰腺炎又分为3类:
1.
慢性胰腺炎伴灶状坏死。
2.
慢性胰腺炎伴节段性或弥散性纤维化。
3.
慢性胰腺炎伴或不伴钙化(结石)。
此外,该分类将阻塞性胰腺炎单独分开作为
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为主要管道受阻,管道系统近端扩张,弥漫性间质萎缩及纤维化。阻塞排除后,其形态学与功能性改变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目前这一分类已被大多数学者采纳。新的分类系统中不再强调诊断分类中的病因因素。
慢性胰腺炎又称慢性复发性胰腺炎。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伴有程度不同的胰腺外分泌与内分泌功能失调为特征。常见病因为酗酒和胆道疾病,此外还有急性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后遗的胰管狭窄、蛋白质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先天性胰腺分离畸形和遗传因素等。慢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进行性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取代正常的胰腺组织。早期限于外分泌腺,晚期累及胰岛,病变为不可逆性。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和(或)胰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黄疸、腹部包块和糖尿病等。
慢性胰腺炎在西方国家的患病率为1O~15/10万,年发病率为4~7/1O万。慢性胰腺炎无规律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区,不同地区的发病率相差较大。我国尚无慢性胰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的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国家, 但呈上升的趋势,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中慢性胰腺炎所占的百分率显示,近十年内、外科住院患者CP的患病率较2O世纪50~70年代增加近十倍。我国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中年男性, 以3O~6O岁, 平均年龄46.6岁,男:女为2.6:1,与西方国家基本相似。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张肇达(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描述为:">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胰实质和胰管的不可逆慢性炎症,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指胰腺的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性病变,伴有胰实质的毁损,男性多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无痛性胰腺炎。病因在国内以胆道疾病为主,而国外以酒精为主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