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西医治疗
(1)糖皮质激素: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而临床上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泼尼松2mg/kg,对退热及改善全身症状有效,但不能阻止
动脉瘤的发生。另外也可用4mg/kg,连用2v3周,以后每3v5天减量1次,此种给药方法较按2mg/kg给药法能缩短
发热、皮疹、硬性
水肿、眼球充血的发生时间,但可使
皮肤脱屑时间延长,而且对极重型患者效果不佳,也不能降低冠状
动脉瘤的发生率。通常与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或
环磷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
(2)γ球蛋白:静脉应用γ球蛋白对急性期患者的病情可有明显的改善,常用方法为:400mg/(kg·d),小剂量冲击治疗4v5天,或2g/kg,大剂量冲击治疗。
(3)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消炎作用,还有抗凝作用,可用以治疗本病。可按100mg/kg口服,对退热、改善全身症状有效,也可阻止
血栓形成,但对降低血沉及C-反应蛋白作用缓慢,故需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4)治疗
心肌炎及
心律失常对有心脏扩大、心音减弱、奔马律合并
心力衰竭者,可用
洋地黄(毛地黄)制剂治疗。给药方法首次剂量为饱和量的1/2,以后每12小时给首次剂量的1/2,此法较安全。有心房纤颤及心动过速者也需使用
洋地黄制剂,用法同前。对心动过缓者可用
阿托品。
(5)防止
血栓形成:本病死亡原因为冠状
动脉瘤及
血栓形成,后者与体内血小板显著增多有关。因此,降低血小板及血液黏稠度,对防止
血栓形成至关重要。若血小板超过50万,则要考虑有发生
血栓形成的危险。常用药物为华法灵,初次剂量为0.1v0.2mg/kg,并按
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其维持量,平均维持量为每天0.12mg/kg,必须严加注意
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也可联合应用
阿司匹林和
双嘧达莫(潘生丁),
阿司匹林为每天30mg/kg,副作用小,可用于全部病例,但疗效不够理想。应用具有血小板抑制作用的非激素抗炎药物FP
522,口服,每天3v4mg/kg,给药3v4周,可防止急性期猝死。华法灵也具有预防
血栓形成作用。
(7)心脏后遗症的护理:20%v30%的患者可于病程中发生冠状
动脉瘤,再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其发生率约为60%。临床上,一方面要防止
血栓形成,另一方面要进行日常生活指导。要注意休息,在发病半年内至少要每月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若运动试验出现ST段下移或抬高,则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2.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营卫合邪:
主症:
发热,微恶寒,
头痛,少汗,口干不渴,心烦,咽痛,舌赤少苔,脉浮细而数。
方药:银翘散加减。
分析: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穗、薄荷、豆豉以疏风清热;竹叶解热除烦;牛蒡子、
桔梗、甘草以清热利咽;芦根以防热病耗气阴;加丹皮、玄参清热凉营,即营、卫同治之意。
加减:高热不退可加服保元丹、小儿牛黄散。
②气营两燔:
主症:壮热,口渴,
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
方药:清营汤加减。
分析:方中水牛角、黄连、竹叶心清心凉血;玄参、生地、麦冬以清热养阴;
丹参凉血、养血以护营血;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加重清营之力。
加减:手足硬肿,颈部瘰核可加浙贝软坚散结,如有隐疹可加蝉蜕透表;壮热可加服
紫雪丹。
③热伤营阴:
主症: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现,咽燥口干而反不甚渴,舌质红绛,舌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分析:方中以水牛角、黄连、栀子清心凉营,
青黛以解毒、清热、凉血,加重清营之力;知母、
石膏以清热生津,合玄参、生地以护阴清热;
人参、生姜、大枣则益气调营卫;柴胡调理气机、和解表里。
④热极生风:
主症:高热烦渴,躁扰如狂,或手足
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考,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
昏迷,舌红绛,舌苔黄,脉弦数。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分析:方中水牛角清心凉血;赤芍、丹皮、桃仁凉血活血,活血熄风;生地清热凉血,滋润营阴;连翘清心解热;竹沥汁、姜汁以降逆化痰。
加减:可加僵蚕、全蝎熄风止痉;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以重镇熄风。或以
安宫牛黄丸,每次1v2丸,2次/d口服。
⑤余热未清,阴津已伤:
主症:身热不甚或不
发热,干咳不已或痰少而黏,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
分析:方中竹叶、
石膏清解余热;
人参、沙参、麦冬以益气养阴,补虚润燥;可佐玉竹、
天花粉养阴而不滋腻。
加减:本病耗阴伤气外多伤血脉,可加
丹参、生地、赤芍以养血、活血;余热仍盛,心烦懊侬则加淡豆豉、栀子;如见脱皮、脱甲可加蝉蜕、鸡血藤。
⑥气阴两伤、心气虚衰: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颧红,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分析:方中用南沙参、北沙参、麦冬、黄芪以益气养阴,配以五味子敛阴生脉;用桂枝以温阳通脉益心。病情重笃,将方中
人参代用西洋参,单煎频服。
加减:可加
丹参、当归养血活血,补益心血;加龙骨、牡蛎、
远志以宁心安神。
⑦血瘀津枯,筋脉失养:
主症: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面色晦滞,肌肤枯燥,筋骨
疼痛,舌干,或带裂纹,或带青紫,脉细涩。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