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
支持疗法。治疗原则是增加脑血流灌注、防止病情进展及治疗病因。
1.对症和支持治疗
(1)支持治疗:首先要注意全身情况,稳定生命体征,防止高热,支持
血压,纠正代谢紊乱,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改善血循环,必要时用低分子
右旋糖酐等扩容。
(4)病因治疗:应尽一切可能寻找病因,并及早进行特异治疗,以防止脑缺血的加重并预防以后的复发。
(5)其他对症治疗:有脑膜炎者,应及早用抗生素;有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瘤、脑血管畸形者,应请外科会诊;代谢异常引起的脑
血栓形成,应纠正代谢紊乱;有心脏、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应采取相应措施。
2.抗凝剂的应用 要注意选择适应证,不宜用于有
出血倾向、颅内
出血、血小板减少的患儿;主要是应用于
血栓形成过程正在继续发展的病例、有多发性血管梗死的病例以及有梗死复发的可能时。
(1)
蝮蛇抗栓酶(清栓酶):国内用
蝮蛇抗栓酶(清栓酶)于治疗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2)其他的抗凝药物:其他的抗凝药物有
阿司匹林、
肝素等,也宜慎用。
(3)低分子量
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在小儿应用渐广,可用于小儿缺血性
脑梗死的早期(周水珍等,2001)。DeVeber(1999)认为,低分子量
肝素较安全,应用方便,适用于小儿脑动脉梗死、夹层
动脉瘤、凝血病、高凝状态等,对于有肾功能障碍者慎用。注射
肝素后,应取血检测抗第X因子Ω的浓度,以保安全。
3.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尚有不同看法。因其疗效不肯定,现多不主张在急性期应用,认为应在发病3周后,当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恢复时,才慎重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可选用
川芎嗪、
丹参等活血化淤中药,或用
罂粟碱。据认为,用
右旋糖酐作为扩容剂以稀释血液,增加脑血流量可以减少后遗症。
4.保护脑功能
(1)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在急性偏瘫起病12h内应用时,认为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保护脑细胞。常用药为
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于反复发生的交替性偏瘫可选用
氟桂利嗪(氟桂嗪)。
(2)
谷氨酸拮抗剂:也可以减少缺血性脑损伤,如犬尿喹啉酸制剂(Kynurenate)。
(3)脑保护剂的药物:此外,还有多种称为脑保护剂的药物,认为可以减少脑组织损伤,例如清除自由基的维生素E、
苯巴比妥、钠络酮、
前列腺素、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阻断剂、抑制性神经递质促进剂、脑代谢抑制剂、氧化氮拮抗剂等,其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5.恢复期
小儿急性偏瘫的恢复期,宜做
按摩、
理疗、体疗、运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即应开始,以尽量发挥代偿潜力。
瘫痪严重者,应每天做各
关节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可辅以针灸。应给以心理支持和
行为治疗,鼓励患儿主动参加治疗,注意生活技能的锻炼。有失语者宜进行语言训练。康复治疗要保证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的活动,以及对于以后学习和工作有影响的活动。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儿家长也应参加。对于有先天性、遗传性病因的病儿应进行
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