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 )
别名: 糖尿病;diabetes;honey-urine;urophthisis
解释 收起

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能量摄入增加和运动减少等)及人口耉龄化, 糖尿病(主要是 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将更快(预计到2025年可能增加170%),呈现流行势态。 糖尿病现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 肿瘤之后,第3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目前总的状况(不论是国内和国外)可简单概括为—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和致残率高,费用高;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低), 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     据WHO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 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超过1.77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7亿。 糖尿病患病率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和美国。 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凶手之一,并且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趋势。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陛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寿命缩短, 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 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经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并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这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
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我国1979~1980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994~1995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5%,另有糖耐量减低(IGT)者2.5%;1995~1996年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3.21%。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2位。2型糖尿病的发病正趋向低龄化,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卫生部于1995年已制定了国家《糖尿病防治纲要》以指导全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diabetes mellitus,GDM)。糖尿病孕妇中8O%以上为GDM ,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O%。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1%~14%。我国发生率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 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 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
    在妊娠早中期,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 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降低, 空腹血糖约降低10%。系因:
    ① 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胎增加;
    ② 孕期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
    ③ 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空腹时孕妇清除葡萄糖能力较非孕期增强。孕妇空腹血糖较非孕妇低,这也是孕妇长时间空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病理基础。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现GDM。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 ,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胰岛素用量需要不断增加。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进食量少,若不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容易发生低血糖。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应立即减少。由于妊娠期糖代谢的复杂变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若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过低或过高,严重者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母儿近、远期并发症仍较高。
1.对孕妇的影响
(1)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流产发生率达15%~3O%。糖尿病患者宜在血糖控制正常后再考虑妊娠。
(2)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GDM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可能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糖尿病孕妇因糖尿病导致广泛血管病变,使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变窄,组织供血不足。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时,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高达5O%以上。糖尿病孕妇一旦并发高血压, 病情较难控制,对母儿极不利。
(3)感染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感染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肾盂肾炎、无症状菌尿症、产褥感染及乳腺炎等。
(4)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其原因可能与胎儿高血糖、高渗性利尿致胎尿排出增多有关。糖尿病诊断越晚、孕妇血糖水平越高,羊水过多越常见。血糖得到控制,羊水量也能逐渐转为正常。
(5) 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几率增高,产程延长易发生产后出血。
(6)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妊娠期复杂的代谢变化,加之高血糖及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代谢紊乱进一步发展到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急剧升高,进一步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有:
    ① GDM未得到及时诊断而导致血糖过高;
    ② 糖尿病患者未及时治疗或血糖控制不满意时妊娠,随孕周增加胰岛素用量未及时调整;
    ③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干扰糖代谢;
    ④ 合并感染时胰岛素未及时调整用量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母儿危害大, 不仅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在孕早期还有胎儿致畸作用, 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易导致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
(7)GDM 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几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高。
2.对胎儿的影响
(1)巨大胎儿发生率高达25%~42%。其原因为孕妇血糖高,胎儿长期处于母体高血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环境中,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作用,导致躯干过度发育。GDM孕妇过胖或体重指数过大是发生巨大儿的重要危险因素。
(2)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为21%。妊娠早期高血糖有抑制胚胎发育的作用,导致孕早期胚胎发育落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者,胎盘血管常出现异常, 影响胎儿发育。
(3)易发生流产和早产。妊娠早期血糖高可使胚胎发育异常,最终导致胚胎死亡而流产。合并羊水过多易发生早产,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时,常需提前终止妊娠,早产发生率为10%~25%。
(4)胎儿畸形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严重畸形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1O倍, 与受孕后最初数周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是构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以心血管畸形和神经系统畸形最常见。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期加强对胎儿畸形的筛查。
3.对新生儿的影响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高血糖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 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具有拈抗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泡
    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及释放的作用,使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减少,胎儿肺成熟延迟。
(2)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 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不足,以及受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受体后传导有缺陷而导致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一系列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造成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临床以血中葡萄糖升高为主要共同标志。病程长、控制不良则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糖尿病分型标准
    随着对糖尿病的病因与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糖尿病的分类、分型名目繁多。目前被广为采用的是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的糖尿病分型建议,这是一个反映病因和(或)发病机制的糖尿病分类及分型方法(表12—
    2)。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检查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