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 ( mood disorder )
别名: 情感性心境障碍;affective psychoses;mood disorders;情感性精神病;情感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情感性精神障碍;afective disorders
解释 收起

概述:又称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 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 性障碍。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这类 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v30岁之间,15岁以前和60岁以后发病者均少见。 躁狂症的发病年龄一般比 抑郁症早,女性比男性早。女性 抑郁症患病率高,但男性 抑郁症 自杀率较高。有的心境障碍发病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躁狂症以春末夏初发病较多,而 抑郁症发病多见于秋冬季。有些女病人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或在月经期病情加重。临床上可分为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4个类型。     在词义上, 情感障碍与心境障碍有所不同。 情感障碍狭义上只包括重性 抑郁症和双相I型障碍。从心理学上讲,心境是指持久的内在情绪状态,而情感是指当前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     情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 抑郁(depression)和躁狂(mania)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因此,既往又称为躁狂 抑郁 性障碍(manic-depressive disorder)或躁狂 抑郁性精神病(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鉴于正常的情感状态位于两种截然不同的障碍之间,而 抑郁-正常-躁狂诸状态之间并无截然的分界,因而有人认为情感的这些状态呈现一种连续—统―(contimuum)。     早在纪元前西方医学界就有了对 抑郁的描述。Hippocrates460(377B.C)创用melancholy(黑胆汁)一词描述临床上的忧郁。罗马医学家Aulus Cornelius Celsus(约30 A.D)认为这里描述的忧郁是一种由黑胆汁所引起的 抑郁。但对于 情感障碍的科学观察与研究则始于19世纪,法国临床家Jules Falret(1854)描述了 抑郁和躁狂的临床表现,将之称为循环 性障碍(folie circulaire),几乎同时另一位法国医生Jules G.F.Ballenger描述了处于木僵状态的 抑郁。而Kahlbaum(1882)首先提出躁狂和 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并创用环性 精神障碍一词(cyclothymia)。Kraepelin(1896)则采用躁狂 抑郁性精神病(manic-de pressive insanity)的概念来概括这类障碍,将之视为一个疾病单元,并根据病程演变中是否出现 痴呆而与早发性 痴呆(dementia precox)相鉴别。Kraepelin还同时描述了更年期忧郁症(involutional melancholia)。此后Bleuler(1951)又采用情感性精神病这一术语,使其涵盖内容更广,适用性更强,并一直沿用至今。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 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轻重程度不一,轻者无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 多为间歇性病程, 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按ICD-10分类, 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个类型。
    由于疾病概念、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不同,所报道的患病率相差甚远。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 。1992年对其中7个地区进行的复查显示,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83‰ ,时点患病率为0.52‰ ,较10年前有所增长。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20‰~250‰ 之间, 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主要原因可能与调查方法有关。
    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1990年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18位,抑郁症与自杀合在一起占5.9% ,列第2位; 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列在冠心病之后。在我国,1990年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12位。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16 相关药品 展开
17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