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及所含苷类能选择地直接作用于心脏,治疗剂量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使心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增加,改善肺循环及体循环,从而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的各种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得以减轻或消失。中毒剂量时则因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兴奋异位节律点而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中毒症状。
目前在临床上常应用的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和毛花苷C。地高辛口服在小肠上端吸收,1v2h起效,6h作用高峰,60%由肾排出。洋地黄毒苷为长效强心苷,口服2v4h起效,8v12h作用高峰,主要肝内代谢。毛花苷C口服吸收率很低仅能静脉注射,10min起效,1v2h达高峰,主要由肾排出。
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衰,忌用或慎用强心苷。心肌炎及肺心病患者对强心苷敏感,应注意用量。用药期间忌用钙注射剂。
胃肠反应出现较早,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反应有眩晕、头痛、疲倦、失眠或黄视症、绿视症、视觉模糊等视觉障碍。中毒剂量可致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及中毒的危险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种窦性心动过速。
1.显著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频繁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禁用或慎用强心苷类药。心肌炎及肺心病患者对强心苷敏感,应注意用量。 2.强心苷排泄缓慢,易于在体内蓄积,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原则上1周内未用过强心苷者,才能按常规剂量给药,否则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强心苷治疗指数小,患者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率差异大,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随时调整剂量,尤对孕妇、婴幼儿、耉年患者及肾功能异常患者应特别注意。
口服:每次0.05v0.2g,全效量(饱和量、洋地黄化量)为0.7v1.20g,于2v3天内分次服;维持量为每次0.05v0.1g,每天1次;极量为每次0.4g,每天1g。小儿,全效量2岁以下为30v40mg/kg,2岁以上为20v30mg/kg,分3天用完;维持量为全效量的1/10,每天2次。
1.应用强心苷期间,或停用后7天以内,忌用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苷的毒性。 2.利舍平可增加洋地黄苷对心脏的毒性反应,引起心律失常,对洋地黄毒苷则使其排泄增加,故二者与利舍平合用时须加警惕。
在强心剂中,洋地黄作用最独特,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同时可减慢心率,而且无耐药性,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经受了200余年临床实践考验。
|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 |痛风性心肌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 |老年人缺血性心肌病 |左心房心律 |房性期前收缩 |重叠综合征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 |小儿心力衰竭 |小肠类癌 |小儿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 |产科休克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 |老年人钙化性瓣膜病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心肌病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肝淀粉样变性 |心脏转移瘤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性心瓣膜病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甲亢性心脏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小儿心肌炎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淀粉样变性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原性心脏病 |小儿期前收缩 |室性并行心律及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麻疹 |老年人甲减性心脏病 |副伤寒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 |舒张性心力衰竭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缺血性心肌病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β受体亢进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新生儿Wilson-Mikity综合征 |惠普尔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老年人高血压危象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 |老年心肌病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老年人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白喉性心肌炎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感染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 |心源性休克 |低钾血症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柯萨奇病毒疹 |妊娠性心肌梗死 |小儿心房颤动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小儿洋地黄中毒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老年烧伤 |小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老年人呼吸衰竭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尿毒症肺炎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糖尿病心脏病 |扩张型心肌病 |老年人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 |老年人心脏猝死 |小儿心律失常 |老年人心脏淀粉样变性 |妊娠合并心房间隔缺损 |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围生期心肌病 |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新生儿心律失常 |小儿腺病毒性肺炎 |急性左侧心力衰竭 |小儿肺动脉高压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伤寒 |猝死型冠心病 |老年人呼吸衰竭 |淀粉样变病和淀粉样关节病 |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急性感染后肾炎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 |烧伤休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烧伤后心功能不全 |小儿限制型心肌病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脏病 |短P-R综合征 |小儿心房扑动 |肺水肿 |小儿休克 |小儿肺水肿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 |二尖瓣狭窄 |心脏转移瘤 |老年人肺心病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烧伤后肺水肿 |醛固酮缺乏症 |酒精性心肌病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房颤动 |老年人酒精性心脏病 |心肌炎 |老年人心肌梗死 |老年人高钾血症 |限制型心肌病 |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 |小儿水杨酸盐类中毒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尿毒症性肺炎 |缩窄性心包炎 |老年人骨质疏松 |典型预激综合征 |老年低温症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 |老年人心房扑动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 |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 |淀粉样变心肌病 |查加斯病 |老年人心房纤颤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小儿支气管肺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 |小儿风湿热 |室性期前收缩 |克山病 |溃疡病出血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小儿窦性心动过速 |老年人稳定型心绞痛 |风湿热 |锥虫病 |小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房扑动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 |高动力性循环 |老年人预激综合征 |小儿呼吸衰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 |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 |肥胖性心肌病 |小儿糖原贮积病Ⅱ型 |窦性心动过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